谈谈黄丽松对南洋大学的贡献

谈谈黄丽松对南洋大学的贡献

潘国驹

前南洋大学校长黄丽松2015年4月8日在英国去世,享年94岁。

可以说黄校长是南洋大学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校长,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南大教师和同学都会同意我这个看法。他在任三年多期间为南大做了很多实事。

 

首先,他认为“一间完整体系之大学,必有研究院”。故在他上任不久,即向外界宣称:自1970年起,南大将增设研究院,颁授硕士和博士学位。 1970年3月3日,南大研究院正式开办,下设亚洲、商学、数学及自然科学4个研究所,由燕京大学和剑桥大学出身的林春献教授出任第一任院长。我认为,黄丽松具有非常独特和高远的眼光,他担任校长不到一年,南大研究院就成立了,这是南大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。若论黄丽松对南大的贡献,我觉得这个最为重要。

 

其次,黄丽松校长一向重视人才,吸引优秀人才,也鼓励留学海外的校友回来。他在南大成立了一个国际杰出学者小组,聘请国际上第一流的科学家、学者担任校外考试委员。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: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得杨振宁、化学的林奈特(J.W.Linnett)、数学的欧本海姆(A.Oppenheim)、历史的郑德坤、经济的洪煨莲,以及政府与公共管理方面的吴德耀教授。最令黄校长激动的是请到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担任校外考委。 杨振宁教授后来与新加坡结下很深的情感,最初的缘分应该就是黄丽松牵下的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能请到那么多大牌学者来新加坡,足见黄丽松的眼光、能力和魅力。

 

虽然黄校长在南洋大学担任校长只有短短的三年多,却有效地提高了南大的知名度,把南大推向了国际舞台。离开南大后,他每隔几年总回来看看,他一直关心这块校园。他对南大有这么深厚的情感,是因为南大是由海外华人出钱出力所建成的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, 他曾多次表示,非常钦佩新、马华人对大学的贡献。

 

黄丽松本人是化学教授,是科学家,但他非常重视中华文化,重视人文修养,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重视博雅教育。他和大画家陈文希是很好的朋友,书画修养深厚;他也有很高的音乐修养,擅长小提琴。他在培养学生时,也要求学生全面发展,文理兼通。晚年他在回忆录中说:“一所大学的成功与否,不在乎校内有多少宏伟的建筑物、骄人的设备,而在乎教育出来的学生对国家社会有多少贡献。” 说得非常好!

 

黄丽松当了三年多南洋大学校长后,1972年赴港,成为香港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。他担任港大校长长达十四年(1972至1986),对港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。这十四年间,港大学生数目由4000人增加一倍到8000人。

 

黄丽松校长是个温润的君子,一向以理服人,他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,在南洋大学期间,学生非常爱戴这位德高望重的校长,在他告别南大时,学生排起长长的人龙一一与他握手。在港大期间也是如此,别人说话,未必有效,但黄丽松出面,难办的事也能有个双方满意的结果。譬如,英女皇1975年访港大时,曾遭学生反对,黄丽松受港督所托,与学生达成协议,学生会可不派代表出席欢迎仪式,但不会公开示威。

 

黄丽松是个出色的教育家,对政治无兴趣,他本着“无为而治”的哲学思想,管理港大。香港教育专家程介明先生在《忆黄丽松》一文中写道:“黄丽松既没有打压任何学生政治势力的行动与意图,也没有刻意奉承、讨好校内任何政治势力的姿态。黄丽松并非没有原则,而是守护着大学这块园地。那,就是后面几位校长都恪守的学术原则。”后面几位校长,就包括了黄丽松的接任者王赓武校长。

 

黄丽松晚年遭遇了一件令他万分伤痛的事。他的太太李威晚年患有老年痴呆症,1999年在港大走失,数月后遗体被发现,疑为失足坠山致死。可想而知,这对他打击之大!打他还是坚强地从悲恸中走了出来,完成回忆录《风雨弦歌》。

 

黄丽松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,香港忘不了他,新加坡同样应该记住他,南洋大学的师生更应该缅怀他。

 

 

(本文原刊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2015年4月25日。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,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)

 

黄丽松教授简历

 

1920年在中国汕头出生,3岁举家移居香港,就读民生书院小学与中学,父亲黄映然是该书院创校校长。1942年香港大学化学系毕业,三年后获英国牛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,1948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。1951年至1959年任教于新加坡马来亚大学,马来亚独立后转任吉隆坡马来亚大学教授,先后出任理学院院长与署理副校长。1969年担任南洋大学校长,三年后出任香港大学校长,成为港大首任华人校长,直至1986年荣休。黄教授于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、咨询委员会副主任。1987年,他担任汕头大学首两届校董会副主席。1994年随儿子定居英国;2015年4月8日去世,享年94岁。